当前位置:100EC>跨境电商>亚马逊上线“Buy for Me”服务 帮用户从其他电商平台代购商品
亚马逊上线“Buy for Me”服务 帮用户从其他电商平台代购商品
网经社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08日 09:56:49

(网经社讯)4月8日消息,亚马逊购物应用正测试一项新功能Buy for Me ,该功能处于测试阶段。如果这些商品目前不在亚马逊商店销售,Buy for Me可以帮助客户从其他品牌的网站发现并无缝购买这些商品。Buy for Me目前已在iOS和Android版Amazon Shopping应用中上线,供部分美国客户使用。

 一、技术驱动下的服务创新:重新定义平台边界

据网经社跨境电商(CBEC.100EC.CN)查询DeepSeek后获悉,"Buy for Me"服务的核心创新在于其"平台无界化"的购物体验。通过agentic AI技术,亚马逊实现了跨平台的数据安全传输——用户只需在亚马逊APP完成下单,系统会自动加密传输个人信息至目标网站完成购买。这一过程中,亚马逊既充当了流量入口,又保持了支付环节的控制权,同时避免了直接获取第三方平台用户数据的合规风险。

从技术架构看,该服务展现了三大突破:首先是AI代理(agentic AI)的成熟应用,使系统能模拟人类完成跨平台操作;其次是区块链式加密技术保障了敏感信息传输的安全性;最重要的是建立了标准化的API接口体系,使不同电商平台能够实现订单数据的互联互通。这些技术创新共同构成了"平台联邦"的基础设施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亚马逊选择从高价值品牌商品切入测试。这类商品往往存在"亚马逊缺货但品牌官网有货"的情况,服务上线后既能提升用户体验,又不会冲击亚马逊自营的核心品类。这种差异化定位体现了其谨慎的测试策略。

二、战略意图解析:从渠道控制到生态主导

亚马逊推出此项服务的战略考量值得深入剖析。表面看是为了提升用户粘性——通过"一站式购齐"的体验减少用户流失到其他平台。但更深层次上,这反映了亚马逊对电商行业竞争态势的三个关键判断:

首先,纯自营模式已触及天花板。随着商品SKU数量呈指数级增长,任何平台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长尾需求。2024年数据显示,亚马逊美国站约有12%的搜索以"无结果"告终,这些流失的搜索请求正逐渐流向垂直电商平台。

其次,用户行为正在发生根本转变。现代消费者已形成"先亚马逊搜索,再比价购买"的购物习惯。通过承接这些外溢需求,亚马逊可以继续保持用户购物旅程的起点地位,进而掌握消费数据的金矿。

最重要的是,电商竞争已进入生态协同阶段。当Temu、Shein等新兴平台通过社交化、低价策略快速崛起时,传统巨头的应对之策不应是筑高墙,而是建桥梁。通过连接各类垂直平台,亚马逊正试图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电商生态系统。

 三、行业影响预判:重塑电商竞争格局

"Buy for Me"服务的推广可能引发电商行业的连锁反应。对品牌商而言,这既是流量红利也是渠道挑战。一方面可以获得亚马逊的海量用户曝光,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价格体系的管控难度。部分奢侈品牌已表达对渠道混杂的担忧。

对垂直电商平台,该服务带来"双刃剑"效应。短期看能获得增量订单,但长期可能沦为亚马逊的"商品仓库",失去直接触达用户的机会。正如当年许多网站依赖Google流量最终反受其制,电商平台需要警惕这种"甜蜜的陷阱"。

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可能改变平台间的竞争逻辑。传统"赢家通吃"的零和博弈正在转向"竞合关系",各平台既竞争用户注意力,又共享供应链资源。这种转变在亚马逊与Shopify从对抗到合作的演变中已现端倪,而"Buy for Me"将加速这一趋势。

 结语

亚马逊"Buy for Me"服务的出现,标志着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从平台竞争到生态协同的范式转移。这种转变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作为支撑,更要求企业重新思考战略定位——是做封闭花园的拥有者,还是开放生态的构建者?对中国电商企业而言,在保持警惕的同时主动融入全球电商生态网络,或许是在新阶段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。未来十年,我们或将见证一个互联互通的全球电商联邦体系的诞生,而亚马逊已经落下第一子。

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,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、服务商,提供“媒体+智库”、“会员+孵化”服务;(1)面向电商平台、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;(2)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、政府部门、培训机构、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;(3)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、品牌方、商家、供应链公司等提供“千电万商”生态圈服务;(4)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。

网经社“电数宝”电商大数据库(DATA.100EC.CN,免费注册体验全库)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,包含100+上市公司、新三板公司数据,150+独角兽、200+千里马公司数据,4000+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+互联网APP数据,全面覆盖“头部+腰部+长尾”电商,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,挖掘行业市场潜力,助力企业决策,做电商人研究、决策的“好参谋”。

【投诉曝光】 更多>

【版权声明】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网经社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NEWS@netsun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

        平台名称
        平台回复率
        回复时效性
        用户满意度
        微信公众号
       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
        微信小程序
       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